先介绍一下自己,中文系本科。中文这个东西,说得好听是“万金油”,说得不好听是一无是处。
想想自己的性格似乎并不适合媒体,而是向往广告的职业,最终证时喜欢只是喜欢。
投过一下大牛咨询类公司,四大,我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像这些赫赫有名的跨国公司,很多时候招聘要
求上没有限制,其实暗含了一个意思就是“最好经管类同学,或者其他专业的牛人”这样的一个标
准,如果你有过类似的实习经验,如果你的背景你的性格都能让他们觉得你适合这个position,那
无论什么专业的确都不是问题,但在没有相关实习经验的前提下,以非经管专业的背景去和经管专业
的学生竞争,胜算的确小了很多。
十月底,阴差阳错的接到上海东方卫视的电话,可以去实习,如果不实习,录用的可能性更微乎其微
真正的面试是12月初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频率。就一个心得是以前看前辈们讨论的面试服装问
题,我个人觉得也要分具体情况的。例如我的方向似乎就是偏媒体了,而这一类单位的面试似乎
都不用穿着多么formal,整洁、大方就好,那天那个很formal的mm反而给人一种“太突出”的感觉
。呵呵,个人意见吧,反正这样也省下一笔服装费用,挺好的
对于面试的hr来说,如果懂得便懂得,如果不懂就让她不懂
面试文艺那天是13年的最后一天
面试的内容除了自我介绍之外是谈谈自己策划书籍的打算,虽然是信马由缰的说,其实却很考验学识的。
从此我也知道真正要从事出版界,是需要很深厚的知识储备的,在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心里,出版社似
乎的确“差”了一点,但是应该说这是和我专业最相近的工作,而且我相信在这里的工作可以最大程
度上接近在北大的校园生活——轻松的工作之于,有很多时间可以自己支配,看书、看电影、思考问题
,或者,去近在咫尺的淮海路逛街。除了对工作本身的茫然,我对文艺的一切都很满意,甚至在很长时
间内构成了对我的诱惑。
面试最后还介绍了待遇问题,便更证实了我的猜想。
14年头几天里,接到葵友广告的面试电话。这是一家日本AOi公司里几个中国留学生投
资的广告制作公司,规模小,名气却很大。本地媒体上的光明牛奶和其他几个日本品牌多有
他们制作。之前同简历一道投过去的还有一篇500字的短文,没有任何要求,我写的是以
地铁为背景的3个片断,类似mv的感觉。一直觉得自己对影像之类的东东有种莫名的沉迷,
所以其实葵友的面试许是最care最用心准备的一次——连着装都是最刻意的一次。然而一如既往
还是会议桌的群面,当时差点没在会议室前喷血。仍然是自我介绍,不同的是有个日本大胡子导
演问了我们喜欢的影像风格,我说了岩井俊二,说了春逝。然后就回去了。
。那里的员工常说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这一行,要不是真的喜欢,就不要干”,还有一句是“
广告制作的工作,有时比蓝领还要蓝领,有时比白领还要白领”。除了实习生,公司里有大半员工
的大半时间,都是做一些纯体力的琐碎工作的,甚至熬夜通宵所做的,都是这样的工作。公司的氛
围很自由,有阳光的午后,可以公然把电脑音箱开到最大,放我喜欢的陶喆,或是王菲
然而对自己短暂的葵友历程,仍然是满意的。因为它终于给了我一次接近梦想的机会。
么这次葵友,似乎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喜欢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最喜欢的不一定要得到,
最喜欢的不一定要从事。以前seaflyer说过一句话,在你决定从事一项完全是从兴趣出发而全无经
验的事情的时候,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为此将付出的代价。,那么,我似乎要感谢葵友的,在方生方
死之际,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一份更理性的认识。
解放日报
是我唯一在北京面试的上海媒体单位,因此主观上就觉得他们很重视。面试地在
王府井后面的一条小巷里,四合院的正房,黄灿灿的如宴会的灯光洒下来,坐在我对面的
是长长的一排面试官——终于,我的第一次单独面试。之前和负责接待的老师谈了一阵,
得知他住在我的中学建平附近,心上已经有了一份亲近,面试时又有一个老师说他住在我
家附近那种“乡下地方”,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一种好的感觉。单独面试自然有点紧张,
不过好在问题还是那么几个,兴趣,爱好,侃侃而谈。
人事部先给实习的学生开了一次会,告诉我们是如何成为5000多candidates中幸运的“脱颖而出”,
也说了录取后大致的待遇以及录取比例,可以说,如果实习态度认真,且自己
“心无旁骛”的话,应该是ok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