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实用的市场类职业介绍
什么是市场
市场比销售还要复杂,行业不同内容也差得很多。而且相比较市场的人技术性更强(快消行业里面有的都要求很强的技术背景,比如食品工业出身的很多人会去做快消食品里面产品经理之类的职位,其他行业更是如此),说白了,市场那是需要确定卖什么,怎么卖的部门,可不单单是一个怎么宣传那么简单的活。所以前期的产品开发之前,通过市场分析,你就能知道整个行业的趋势是什么,客户的要求是什么,然后就可以制作产品了。记得腾讯不?这个企业就说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所谓产品经理它又是一个网络公司,那就是什么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可以卖出去,该怎么卖,卖多少钱;所以,很多产品经理职业上要获得成功,也许就真的只是一个产品的销售获得了成功。话说宝洁那么牛,但其实他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产品,强生那么牛,可是你依然可以发现有的商品最初做过很多宣传后,却没看到卖场大卖,或者最后销售市场就局限到很小的范围内,这个不一定是宣传不到位,二是产品本身没有做到客户需求
做市场的人需要的一些实际能力
市场的人,除了常见的财务分析,市场分析外,也有其他行业的,但市场部是个很大的部门,前期的产品市场分析可能需要的是竞业情报的话,那么在产品经理这块,这个产品能不能开发出来,能不能达到客户需要,也非常重要。所以,除了那些虚拟品之类的东西,很多东西适合实际的生产制造相关的,有时候客户有这个需求,但符合需求的东西做不出来或者成本太高的话,产品经理就需要另作打算了。所以也有很多技术背景的人会在这里安家。而后期的市场则又有线上也就是电视广告呀,网络广告这种和先下的trade marketing(中文怎么说真的不知道),也就是超市常见的买多少送多少。这个不同公司策略也不同,而且如果策略选错了,对品牌是有很大影响的。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对这个对一个产品的影响有切身的体会。当时,有个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是个日本品牌,东西非常的好用,开发它的公司也是日本的大牛企业。一切都看来很好的。我本身自己用了也觉得很好。当时呢,这个产品由于全进口的日本货,比较贵,我1999年的时候大二那年就开始开网店了,一开始一直没找到销售的东西。后来也由于自己一个穷学生想用好的化妆品,开始打起了柜台小样的主意。所谓柜台小样,就是在柜台里面,买满多少送多少的一个例子,当时这个品牌在中国因为急于打开市场,从日本进口了很多很多的小样,只要你去柜台做个皮肤测试,就可以拿到一套水乳洗面奶的套装,然后,向我们这种就开始和柜台的专柜小姐谈判,我买你2万的东西,你给我多少小样,然后我们就产品6折,小样再卖钱的做法在网上销售掉这个化妆品。别说一进一出就有超过30%的利润,于是还在读大学的我,一个月信用卡账单往往有好几万(因为进货渠道都是专柜,百货公司可以刷卡的),而自己也靠着这个过上了“勤工俭学”的日子。但后来这么做的人越来越多,而哪个品牌也疏于管理,最终结果是,买1000块钱的产品,就可以拿到一大堆的小样,算起来容量是1000块钱产品的好几倍。最后爆发的时候,很多柜台的BA(也就是销售)为此丢了工作,这个品牌也最终从久光,太平洋百货等一线百货商店沦落到了屈臣氏这样的超市贩卖,可见trade marketing虽然能短期的带来销量的上升,但其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对产品有很大的影响的。
哪些人适合
在市场部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外联那也是很多非工科或者是万金油专业的人很想从事的工作。说白了,他们就是落实真正的宣传的部门,或许是电视广告,或许是赞助比赛,或许是干嘛。这个部门如果一定要说专业,那么新闻啦,媒体啦毕业的人应该最合适,从渠道来说,很多4A广告公司的文案或者外联的人,也会成为充实这个大军的主要力量。而事实上,媒体是一个干活很累,但收入却很不稳定的行业,看多了那些明星的我们以为媒体很赚钱,其实不尽然。复旦新闻系毕业的有多少可以留在新闻圈子或者电视台里面(我有个同事老婆据说是上海电视最后几批事业编制的HC,那人家都已经30来岁了)?大部分都会从事传媒的工作,广告公司也好,公关公司也好,总之做活动得人是很累人的。不是喜欢这个行业的话,回头会怨的。所以,一些人做了些年以后就前赴后继的要么往市场部跑,要么往公司HR的内联跑,要不就自己开个小公司去,于是,和他们比较,那些非专业出身有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们,除了管培,要进去是有难度的。
市场部的工资
市场部的工资如何我还真的不大清楚,知道有的行业其实一般,而FMCG的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压得重,待遇也很不错,不过回头工作压力也大了。而工业企业里面的市场到后来有那么点变味的感觉,有点工程中心的味道。因为那可不是你想设计什么产品就能设计出来的,所以有的公司那不叫市场部叫做什么platform group之类的,就是我市场分析有这个需求后,最关键的是得能造出来这个东西。他们后端会衔接很多公司的研发部门,前端衔接客户。很多专业人才,你要是对做个工厂里的工程师实在没有兴趣,又没找到直接的销售或者市场工作的话,不如去这些直接衔接客户的部门做工程师,虽然都是工程师,但是方向有所不同的。项目工程师,那个可是后面给你感觉和销售,市场没太大差异。呵呵,比方说客户有一个要求要个产品,然后预算在这里放着,你就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后端的研发工程师一起开发出他们需要的产品,这活感觉是不是也有点销售的味道
说到底,你一个读工科的学生如果想做销售市场,最好也还是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内寻找职业,盲目的跳出去有点不划算。而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比如经管啦之类的,那么各种快消的管培生到可以尝试尝试。不过那里要日子悠闲舒服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简单的想,都是从各大院校招聘来的尖子生,你要从这堆人里面脱颖而出就有困难呢,这得多努力多花心思呀?对吧?相比较快消的管培,从一个HR的角度来说,医药公司的管培,特别是医疗器械大型机械的管培,那个钱途更明了。什么GE医疗呀,西门子医疗呀,要知道很多的医药行业销售,梦想就是有一天去卖机器,而不是卖药。呵呵。题外话:有人问我,如果一个一般性的院校的工科生或者没有专业方向的万金油专业的人,那怎么做销售?因为快消看起来做基层销售,那个前途不灵的,至少很多人看起来不灵,而技术壁垒又导致我没法从事技术性的销售。这个我挺难给出建议,但可以给几个真实的案例,都是身边的销售的故事。说完了,大家就会发现,优秀的销售其实最终可能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大家都知道51job这个公司吧,他们负责我们公司大客户业务的销售也是个年进50的妈妈级的女销售了。现在上海这里相当多的大企业的客户都是她负责的,她那是在前程无忧呆了10多年,跟着这个企业从小作坊到上市到现在,有一次吃饭和她聊起过过去的经历。她说,她要学历是没有的,当年,她是做别的东西销售的。后来误打误撞开始做网络招聘网站的销售,和她同期进去的人都差不多,因为这个行业一开始其实并没有要求销售必须有啥行业性,一开始,这个行业很新,大家的做法在90年代末那还都是通过报纸发广告这类方法干活的,而她就和其他销售一样开始最基础的扫楼工作。一个个办公室推销51job的服务。一开始是挺辛苦的,后来逐渐的,同期的人开始离职了。有个男的她印象很深刻,因为她一没学历,二没经验,三没客户背景,而那个男的这3点都具备好歹当时已经是个大学生毕业的(那时候大学生数量和现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那时候普通的学生今天至少可以上个211学校)。做了大半年后,这个男的也辞职了。而她,熬过了最初的1年多以后,公司开始走上正轨,然后,现在的她,别说扫楼了,那是就坐在办公室里面,连客户联系也有手下的一堆兵干,只要卖卖简历库,发布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指标。而有一次,她在街上又巧遇了当年那个大学生男的,那个男的也40来岁了,却还在做着扫楼的工作。因为他那么多年,换了无数的销售工作,最早的时候他有优势,但后来这些优势越来越弱势,最后,两个人的地位和收入已经不在一个等量极了。所以做销售,其实和保险销售一样,那个坚持绝对是第一要义。要是有这个品质,那么你就是缺少点销售技巧,也不会最后没饭吃的。第二个例子就是大家一直都看不起的保险销售了。诚然,保险公司那个招聘我也领教过,那是我压根没有提交过简历,回头却会有人通知我几号几时去那个宾馆面试,还美其名曰是管理方向的(我都工作5,6年了),可见保险公司现在招人大概已经抓狂了吧。但比较蚁族,如果真的做好了保险销售,那钱途还是无可限量的。这个案例来自于我父母的一个朋友。和他们同一辈分的,现在也快60岁了吧。当年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位女士因为父亲在香港,在八几年的时候就可以到香港和父亲团聚了。可是她那是一个虽然叫做初中毕业,其实因为文革,真正只读了大概小学文化的程度,到了香港,发现自己大概除了扫大街的,捡垃圾的,又是个女的干不了重活,真的是没事情可以干的了。(那时候的香港对于她,有点像今天的上海对于农民工的味道)。一没关系,二没力气,三没学历,她最后也是误打误撞进入了保险推销这个领域。当然,500强的保险公司是不会要她这种背景的人的,一个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人怎么能去做呢,只能去了当时李嘉诚大儿子开的一个保险公司(我不知道名字,保险业的同学们有谁知道否?)。第一个月,一笔单子都没做成功,她是扫楼了,可是广东话都说不来的他,在排他的香港,谁给你单子做?第二个月,半个单子?她帮另一个保险代理打下手,总算一起完成了一笔单子。那个时候,她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优势了,分析下来,真的没有优势可言。那么,她只能从别人不进入的领域去开发客户。于是,她想到了船民。那时候香港,有很多越南逃难也好,偷渡也好跑来的船民,那些人由于很多人没有身份,没法把钱存银行,所以一直是把所有的收入都放在船舱底部的。后来陆续香港大赦这些人获得了身份,但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变。要说保险,对他们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于是她就开始天天往船民的聚居地跑,经历了好多个月的辛苦后,终于获得了船民的认可,然后,大家开始给他保险生意做,同时,那些船民的下一代有些人还介绍企业的客户给他做,最后,在96年我父母和她的聚餐中,她已经一年收入超过300万港币了,而她也聘用了很多这样的大陆妹和她一起做,团队里面有几个只有30来岁的也有100-200万一年。保险业,也不是龙潭虎穴啦,对于销售来说,这个坚持下来,找准方向,可能是那些学历不咋样,但有自己职业梦想的人最终圆梦的地方。